梁适 北宋时期大臣
- 本名:梁适
- 别名:梁太傅
- 字:仲贤
- 所处时代:北宋
- 民族族群:汉族
- 出生地:山东东平
- 出生日期:公元1000年(宋咸平三年)
- 逝世日期:公元1070年(宋熙宁三年)
- 主要作品:修《起居注》;注《梁颢制诰》
- 主要成就:改革莱芜铁冶业;任定国军节度使擢鄜延路经略使,收复土地六百里
- 谥号:庄肃
- 爵位:雍国公
梁适(公元1000年~公元1070年),字仲贤,山东东平(须城)人。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,适以父荫为官。但是为证明自己实力,在景祐元年考取进士。主管淮阳军后,上奏皇帝减少朝庭硬派给京东路百姓的丝绸一百三十万。
虽然“状元父子”双双早逝,仲贤却带领家族走向繁盛。人称“忠孝三梁”(梁颢,梁固,梁适),可与“文情三苏”(苏洵,苏轼,苏辙)比肩。 宋代是东原梁氏家族最为显赫之时,其族人居朝为官宦者达七十多人,当时就有着“满堂笏,梁半朝”之称。显赫的梁氏家族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流传着,最著名的当是山东、河南一带流传的《满堂笏》的戏剧,“笏床多插梁家板,赤心尽报宋江山”。
梁适人物生平
公元1000年(宋咸平三年),梁适出生于东平。其父梁颢、兄长梁固均为大宋状元,世称“父子状元”。梁颢为翰林大学士,梁适以父荫为官。授秘书省正字,为开封工曹。再知昆山县,徙梧州任知州。梁适在梧州为官时,经亲自查访,奏请皇帝批准,停止南汉时民间折税。景祐元年(1034年)考中进士后,主管淮阳军,又上奏皇帝减少硬派给京东百姓的丝绸一百三十万。议论景祐赦书不当录朱梁之后,宋仁宗记其名,寻召为京师任审刑详议官。
梓州妖人白彦欢因祈祷鬼神致死人命而入狱,审理结果是没有伤,难以定罪。梁适不同意,反驳道:“用刀杀人,被杀者可以自卫,而以鬼神杀人,你能预防吗?这比用刀杀人还厉害。”结果,白彦欢被判处死刑。
有一只似鹤的大鸟,先是停在端门上,稍后又落在庭院中。有的大臣说,这是吉祥的征兆。梁适则说:“这是一只野鸟。野鸟飞入宫廷,有什么吉祥!”
有一次,与同院燕肃申奏何次公一案,皇帝环顾左右说:“次公好象是汉代一个人的字。”燕肃不能回答,梁适说道:“盖宽饶、黄霸都是字次公。”皇帝听了很高兴,问起家世,对梁适更加器重。后来,宰相打算让梁适任提点刑狱,皇帝说:“暂时把他留一留,等谏官一职空缺时,让他补上去。”于是,官拜右正言。
林瑀根据皇帝的安排在天章阁为皇帝讲课,梁适上书指出他讲错的地方。又上书说:“夏守赟担任将领却没有功劳,不适合再掌管朝廷机密事项。”正值妻子的亲戚任中师执掌权力,梁适为避嫌改任直史馆,修《起居注》。奉命出使陕西,与范仲淹一起向皇帝提出十几条边防要事。回京后,改任知制诰,为皇帝起草诏令。
一年后的宝元二年(1039年),梁适出任兖州知府。莱芜冶铁业成为当地百姓的灾难,去服役的人都被搞得倾家荡产,百姓怨声载道。梁适到任后,改变轮流服役的办法(官营为民营),变劳役制为招募制,官给雇值,官府收税采取“二八抽分”,减轻矿冶工负担,刺激了矿冶工的积极性,冶户发展到千余户,铁产量大增,年产铁120多万斤。铁产量的提高促进了铁器业的发展,涌现出远近闻名的铁器制造作坊,其中大冶铁家 吕氏冶坊“募工徒,斩木锻铁,制器利用,视他工尤为精密”,“凡东州之人,一农一工,农爨户御,其器皆吕氏所做”。由于梁适实行了宽松的政策,使莱芜的钢铁冶炼业达到空前发达时期。
庆历三年(1043年),梁适又调任枢密直学士,拜吏部郎中权知延州府兼擢陕州巡按御史事。后告归治葬,过京师,得入见,自言前为朋党挤逐,留为翰林学士。庆历六年,御史交劾之,以侍读学士知澶州,徙秦州。入知审刑院,擢枢密副使。张尧佐日封四使,朝中议论纷纷,皇帝非常生气。梁适对皇帝说:“这些职务都是专职,尧佐一人任四使,要想都做得好,也很难。”于是皇帝免去了尧佐两个职务。
皇祐四年(1052年)四月,侬智高族骚扰边境,用傲慢的口气给皇帝写了一封书信,要求做邕桂节度使。皇帝打算表示同意。梁适说:“如果同意了,岭外大片土地就不属于我们所有了。”于是派狄青前去讨伐。狄青凯旋,皇帝感慨地说:“假使梁适不说那句话,南方安危就很难预料了。”
因梁适通晓法令,临事有胆力谋略,渐升至参知政事。契丹族想与宋朝并称南北朝,梁适坚决反对,理由是宋朝的天下受之于天,不可改变;契丹就是契丹,并称是另有野心。契丹的阴谋因此没有得逞。梁适被提升为中书门下同平章事(皇祐1053年~1054年)、加集贤殿大学士。大珰王守忠求为节度使,适持不可;张贵妃治丧皇仪殿,又以为不可。将以梁适为园陵使,适言国朝以来无此制,由是浸与陈执中不合。
御史马遵、吴中复极论其贪黩怙权,罢知郑州。京师茶贾负公钱四十万缗,盐铁判官李虞卿案之急,贾惧,与吏为市,内交于适子弟,适出虞卿提点陕西刑狱。及罢,帝即还虞卿三司。梁适复加观文殿大学士、知秦州。后来,边疆羌人为患,梁适备牛、酒说服羌人头领;徙永兴军。西夏人连年强占屈野、河西田地,朝廷派梁适为定国军节度使擢鄜延路经略使、加权知并州府。适上任,收复被夏人占领的土地六百里,划定与夏人边界。还,知河阳,领忠武、昭德二镇、检校太师,复为观文殿大学士,以太子太保致仕,进太傅。
公元1070年(熙宁三年),卒,年七十。赠司空兼侍中,谥曰庄肃。
梁适人物亲属
天祖:梁孟涓,在唐昭宗乾宁年间考取明经科进士;历任武成主簿,濮州县丞等。皇祐中,追封唐国公、赐太保中书兼侍中函尚书令。高祖:梁宪,鄄城县令。皇祐中,追封虞国公、赐太保门下令函尚书令。
曾祖:梁通,天平军节度使判官。皇祐中,追封为夏国公、赐太师门下令函尚书令。
祖父:梁文度,宋太祖身边的尚书郎。皇祐中,追封为魏国公、赐太师中书令函尚书令。
父:梁颢,宋真宗时期的开封府尹。皇祐中,追封为益国公、赐太师中书令函尚书令。
兄长:梁固、梁述。
妻子:任氏。
儿子:梁彦腾(嗣于梁固)、梁彦昌、梁彦回、梁彦开、梁彦通、梁彦明、梁彦昇、梁彦深。
侄子:梁彦滦、梁彦潼、梁彦备(梁述三子)。
孙:梁子贵、梁子美、梁子直、梁子罕、梁子野、梁子诲、梁子恕、梁子是、梁子建、梁子博等。
宋朝国祚320年,北宋历167年,南宋历153年,共有18帝。宋朝有多少皇帝?北宋皇帝:宋太祖赵匡胤、宋太宗赵光义、宋真宗赵恒、宋仁宗赵祯、宋英宗赵曙、宋神宗赵顼、宋哲宗赵煦、宋徽宗赵佶、宋钦宗赵桓;南宋皇帝:宋高宗赵构、宋孝宗赵昚、宋光宗赵惇、宋宁宗赵扩、宋理宗赵昀、宋度宗赵禥、宋恭帝赵、宋端宗赵昰、宋卫王赵昺。宋朝南北各9帝。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,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,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,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。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,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。...
宋朝(Song Dynasty,960年~1279年),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,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,合称“两宋”,共历十八帝,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。960年,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“宋”,史称“宋朝”、“大宋”,定都开封(东京)。1127年,宋朝亡于“靖康之难”,此前史称“北宋”。赵构于应天府(商丘)继位,重建宋王朝,史称“南宋”,1276年崖山海战后亡于元。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、文化教育、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。但是由于采取重文抑武方针,加强中央集权,两宋二度倾覆皆缘外患。...
山东位于祖国东部,美丽的黄海和渤海之滨,山东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,号称“孔孟之乡”。历史名人孔子、孟子、蒙恬、墨子、庄子、孙武、蒲松龄、杨子荣都是山东人的杰出代表。...
朝代 | 都城 | 建立者 | |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夏朝 | 安邑 | 大禹 | ||
商朝 | 亳 | 商汤 | ||
周朝 | 西周 | 镐京 | 周武王姬发 | |
东周 | 洛邑 | 周平王姬宜臼 | ||
春秋 | - | - | ||
战国 | - | - | ||
秦朝 | 咸阳 | 始皇帝嬴政 | ||
西楚 | 彭城 | 西楚霸王项羽 | ||
汉朝 | 西汉 | 长安 | 汉高帝刘邦 | |
新 | 常安 | 王莽 | ||
玄汉 | 宛城 洛阳 长安 |
汉更始帝刘玄 | ||
东汉 | 洛阳 | 汉光武帝刘秀 | ||
三国 | 曹魏 | 洛阳 | 魏文帝曹丕 | |
蜀汉 | 成都 | 汉昭烈帝刘备 | ||
东吴 | 建业 | 吴大帝孙权 | ||
晋朝 | 西晋 | 洛阳 | 晋武帝司马炎 | |
东晋 | 建康 | 晋元帝司马睿 | ||
五胡十六国 | - | 见五胡十六国表 | ||
南 北 朝 |
南朝 | 刘宋 | 建康 | 宋武帝刘裕 |
萧齐 | 建康 | 齐高帝萧道成 | ||
萧梁 | 建康 | 梁武帝萧衍 | ||
南陈 | 建康 | 陈武帝陈霸先 | ||
北朝 | 北魏 | 平城 | 魏道武帝拓跋珪 | |
洛阳 | 魏孝文帝拓跋宏 | |||
东魏 | 邺 | 魏孝静帝元善见 | ||
西魏 | 长安 | 魏文帝元宝炬 | ||
北齐 | 邺 | 齐文宣帝高洋 | ||
北周 | 长安 | 周孝闵帝宇文觉 | ||
隋朝 | 大兴 | 隋文帝杨坚 | ||
唐朝 | 长安 | 唐高祖李渊 | ||
五代 十国 |
后梁 | 开封 | 后梁太祖朱温 | |
后唐 | 洛阳 | 后唐庄宗李存勖 | ||
后晋 | 开封 | 后晋高祖石敬瑭 | ||
后汉 | 开封 | 后汉高祖刘暠 | ||
后周 | 开封 | 后周太祖郭威 | ||
十国 | - | 见五代十国表 | ||
宋朝 | 北宋 | 开封 | 宋太祖赵匡胤 | |
南宋 | 临安 | 宋高宗赵构 | ||
契丹 辽朝 西辽 |
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|
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|
||
大理国 | 太和城 | 大理太祖段思平 | ||
西夏 | 兴庆府 | 夏景宗李元昊 | ||
金朝 | 会宁 |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| ||
中都 | 海陵王完颜亮 | |||
开封 | 金宣宗完颜珣 | |||
元朝 | 大都 |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|
||
明朝 | 北京 | 明太祖朱元璋 | ||
清朝 | 盛京 北京 |
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