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正严 《天龙八部》中段誉的原型
- 本名:段正严
- 别名:段和誉
- 所处时代:大理
- 民族族群:白族
- 出生地:大理
- 出生日期:1083年
- 逝世日期:1176年
- 主要作品:《玉荷诗笺》四卷,《琴谱》一卷
- 主要成就:维持同宋朝的友好关系
- 谥号:宣仁帝
- 年号:文治、永嘉、保天、广运
- 庙号:宪宗
段正严(1083——1176),又名段和誉,大理宪宗,是文安帝段正淳之子,金庸武侠小说《天龙八部》中段誉的原型。
段正严在位期间勤于政事,爱民用贤,思揽政权,远方慕之,悉来贡献(《滇考》)。对外臣服于北宋,遣使来朝,拜金紫光禄大夫、检校司空、云南节度使、上柱国、大理国王(《宋史》)。
段正严虽励精图治,但是始终无法改变被高氏架空的局面。《滇云历年传》云: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,究亦不能挽回万一,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,回狂障决不可得矣。统治后期诸子内争外叛,于是禅位于段正兴,出家为僧。
盛德元年(1176年),段正严去世,段正严在位39年,享年93岁,是大理在位时间最长、寿命最长的皇帝。
段正严人物生平
段正严早年经历
段正严出生于1083年,此时正是他伯父段正明在位之时,此前1081年大理皇帝段寿辉在高智升、高升泰父子的压力之下,以自己在位其间灾难频发为由避位为僧,禅位于自己的从兄弟段正明。
段正明在位十三年,人心逐渐归于高升泰,高升泰接受段正明的禅让为帝,改年号为“上治”。
高升泰在位第二年的一天晚上,高升泰吃过晚饭后忽然觉得头晕。高升泰自知难以康复,就对儿子高泰明留下遗言,要求其归还段氏家族的皇位。上治二年(1096年),高泰明奉父命取消“大中国”,还政段正淳,自领相国和中国公,政令皆出其门,国人称为“高国主”。波斯、昆仑等国来朝贡,皆先谒相国。
段正严登基为帝
段正严母后为高升泰妹妹高升洁,高升洁是“国中才女”,“幼学于本慧国师,精奇门。”经高升泰撮合,嫁给段正淳为妻。《段氏传灯录》中记载,段正淳曾作赞妻之文,言:“国有巾帼,家有娇妻。夫不如妻,亦大好事。妻叫东走莫朝西,朝东甜言蜜语,朝西比武赛诗。丈夫天生不才,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。”
宋徽宗大观二年(1108年),大理文安帝段正淳出家为僧,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段正严。
次年段正严改年号为日新。以后段正严又使用过文治、永嘉、保天、广运这几个年号。
段正严动荡岁月
段正严即位时,各方入贡,“七月中元节,各方贡金银、罗绮、珍宝、犀象万计,牛马遍点苍。”好景不长,北宋政和元年,大理地震,“损十六寺”,坏民居无数。
文治元年(1110年),东方三十七部反,相国高泰明(高升泰之子)出兵平定。
不久,高泰明卒,由高泰运主国事。1116年,遣李紫琮、李伯祥为正副使入宋进贡,次年到京师,贡马380匹及麝香、牛黄、细毡等物,宋封为金紫光禄大夫,检波校司空、云南节度使、上柱国、大理国王。
高泰明死后,其八子中高智昌因罪流放而死。其下高伊、高何二人谋为执仇,趁段正严入寺进香,图谋弑杀段正严,结果事情败露被擒。段正严却“嘉二人之义,赦之,为立义士冢”。
北宋宣和元年,慕宁、远、矣、破、马等部落反叛。三月,出师征讨,兵败。后三十七部蛮再次反叛。攻陷鄯阐,高泰明之子高明清被杀。高氏势力始终不倒,群臣以高明清侄高量成(高泰明之孙、高明量之子)有德,请立为相,号中国公。
靖康元年(1126年)五月,都城羊苴咩城发生大火,烧毁三千九百家。
1141年段正严将德妃王氏之女昭庆公主嫁与高量成为妻,高氏和段氏世代开亲,段正严的皇后就是高量成的姑妈,高量成担任相国后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才华,“以礼仪为衣裳,以忠信为甲胄,以智慧为心肝。远之来者割地而封之;不归化者,兴兵而讨之,自是天下大化”。而对内高皇后虽然骄妒,动则杖责众妃,连德妃王氏都不能幸免,具体事情可参见高皇后(大理国宪宗皇后)条,但因宫规森严,故此段正严执政期间变乱不少,终究没有出大事。
段正严索然退隐
段正严虽然为政清明,但他在位期间高氏爆发激烈的内讧引起政局动荡,诸部不时反叛,加之天灾频繁,搞得段正严心力交瘁,遂有归隐的打算。
广运十一年(1147年),段正严退位出家,其原因是高皇后无子而逝,段正严妃子和诸子众多,“因诸子内争外叛,禅位为僧”。诸子之争由高氏诸势力控制,伴随着高氏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骨肉相残,最后高量成支持的段正兴(昭庆公主胞弟)取得胜利,继承皇位,段正兴以生母王德妃为太上皇后。
段正严与世长辞
段正严出家后法号广弘法师。曾令工匠凿石罗汉五百,重修罗汉堂。自凿无为寺历代高僧像,在这段期间,大理高氏内讧进一步加剧,先是1150年,高泰明嫡曾孙高贞寿(高明顺孙,高顺贞子)夺回了中国公位,原中国公高量成回到原祖先封地楚雄,号护法公,继续分庭抗礼。高量成归隐封地威楚府(今楚雄)薇溪山(紫溪山)建“山中宰相府”石桑城,与夫人昭庆公主亲手定植“相国茶”。在职期间,威楚成为大理国另一政治中心,“四夷八蛮,聚会于此”,国内八方诸侯,亦在此会盟。1162年高贞寿死后,其子高寿昌继承中国公时因年幼,高升祥(高升泰弟)后裔们支持高贞寿弟弟高贞明参与夺位,内讧引起原附属大理诸部纷纷自立,罗殿国割据滇北,勐泐(自号景龙金殿国)割据滇南,自杞国割据滇东,滇西各城则由高氏子孙割据,但段正严只能旁观局势日坏,1176年段正严去世后庙号宪宗,谥号宣仁帝。
段正严主要成就
段正严政治
从政绩来看,他可以说是一位具有文韬武略的优秀帝王。他勤政爱民,十分同情社会底层百姓的痛苦,仁慈治国、减轻徭役赋税。大理境内的人民都十分拥护他。
段正严军事
段正严在位时三十七蛮部起兵叛乱,被相国高泰明平定,并由第四子高明清于鄯阐镇守,但后来三十七部蛮再次反叛,高明清战败被杀,全靠高量成才力挽颓势。
段正严时,交趾(即越南李朝,后宋孝宗时改其国号为安南)发生内哄,自称李乾德庶出之子的翁申利出奔大理。大理趁李阳焕死、李天祚新立之际,令翁申利返回交趾,争夺王位。得到大理的支持,翁氏连战告捷,迅速占领了交趾北部的广大地区。但为时不长,翁氏即被击败,为人所擒。
段正严外交
段正严的主要成就也是在外交方面。他采取了缓和的外交政策,与周边的国家尤其是宋朝保持了十分友好的往来关系。在他的统治期间,大理国多次向宋朝进贡,献礼献乐,博得了宋朝统治者的欢心,也因此而得到许多赏赐作为回报。宋徽宗为了表彰段正严,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、检校司空、上柱国、云南节度使、大理王。
段正严历史评价
清代倪蜕《滇云历年传》: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,究亦不能挽回万一,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,回狂障决不可得矣。段正严轶事典故
段正严文韬武略
段正严从小就得到文武两面良好的教育,其师为六铉,六铉学识渊博,文韬武略,与中原周侗齐名。周侗即后来的岳飞之师,六铉年长周侗二十四岁,因妻亡出家,慕大理龙山苍屏而留居无为寺,在他的培养下,段正严成了一个文韬武略的君主,并且也擅长武功,这也使得其以后面对他人的刺杀能安然无恙。
段正严平衡高氏
大理建国之初,太祖段思平追封其母为“天应景星懿慈圣母”,其皇后是杨桂仙,后被其子段思英封为“榆城宣惠国母”。此时是杨家为大理第一大族,但至以后,杨家的杨义贞自号广安皇帝篡位后,高智升、高升泰父子起兵消灭杨氏,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,至此朝政全部落入高氏手中,段正严在位时,却对此格局有所改变,由于高泰明生前偏爱幼子高智昌,有废长立幼的打算,段正严充分利用了高泰运和高明顺对高智昌不满,故意倾向高明顺,使得高氏内讧,从而一度巩固了段氏统治权,高智昌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当面口出怨言,公开说皇位本来应该属于自己。结果被流放,高智昌被流放获得了嫡出的高明顺(高泰明长子)支持。
段正严众多联姻
为了进一步平衡高氏,段正严还积极联姻周边各部作为外援,由于其母高升洁曾经严厉限制段正淳婚姻,结果只有段正严一个独子,险些引起段氏旁系觊觎,高升洁任太后时,改变政策,开始允许段正严广纳嫔妃,开枝散叶,结果段正严后宫嫔妃众多,乌蛮三十七部(即南诏三十七蛮部)以及勐泐都曾为其联姻对象。
段正严宽宏大量
段正严是一位十分宽宏大量的帝王。高智昌手下的两名军官因为怀恨而趁机刺杀他,但是没有成功,反而被段正严擒获。段正严并没有雷霆大怒,把二人施以酷刑,反而认为他们的举动是忠于主人的义举,释放了他们。这两名刺客后来自杀,段正严又下旨为他们修建“义士冢”。
段正严高寿而终
段正严以九十三岁而终,其年龄不但是大理皇帝中年龄最高的,即便放到中国帝王行列中,也超越了87岁而终清代乾隆帝,仅次于百岁而终的南越武帝赵佗。
段正严亲属成员
父亲 | 文安帝段正淳 |
母亲 | 高升洁 |
皇后 | 高氏(原配,无子早逝,高量成的姑妈) |
皇后 | 王氏(原为德妃,因子段正兴继位而被尊为后) |
女儿 | 昭庆公主(王氏之女,嫁与高量成) |
儿子 | 正康帝段正兴(又名段易长,昭庆公主胞弟) |
段正严个人作品
根据《无为寺传灯录》记录,段正严善书荷花,喜琴,有《玉荷诗笺》四卷,《琴谱》一卷,遗曲三首,但现已不存。段正严后世纪念
无为寺无为寺,始建于唐贞观九年(公元793年),开山祖师赞陀崛多为西天竺僧,于南诏时从天竺来到灵鹫山之麓,结茅修行于兰峰下阁老崖。阁老崖,民间俗称老鹰崖,因隐仙溪旁有岩极似灵鹫展翅欲飞状而得名。为观音菩萨因地修行之所。大理国二十二位帝王中,有十个帝王于此出家为僧。除帝王外,段室宗室还有十五位皇族子弟出家无为寺,时为世间罕见。因《天龙八部》故事而广为人知的段誉又名段和誉(段正严),历史上正是出家无为寺。
段正严史料记载
历代正史中涉及大理段正严的史料较少,除了宋史片段外,主要散见于明代杨升庵《南诏野史》、佚名《白国因由》、明诸葛元声《滇史》、(清)高奣映所著《鸡足山志》以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发现的李浩《三迤随笔》、李浩《无为寺传灯录》、李浩《滇史记》、张继白《叶榆稗史》和玉笛山人《淮城夜话》,但对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发现的这批资料真伪学界尚有争议。史料选段
《无为寺传灯录》记:第二十三世宣仁皇帝广弘法师
后大理国二世国君段和誉,幼喜刀戈,七岁人学,就学于龙苑六铉大师。大师天台高僧,游方入滇,遇逍遥大师,论佛法,一见如故。六铉学识渊博,文韬武略,与中原周侗齐名。六铉长侗二十四岁,妻亡出家,慕大理龙山苍屏而留居无为寺。为大理国王室治学,治学之严,有蒙诏郑回遗风。六铉喜誉慧根超群,与妙澄大师共授技于和誉。妙澄大师入白崖水目寺,誉从之。澄授誉六门妙法,皆异术奇门。大观二年,因大理疫疾整年,六铉以无为寺香杉叶、龙苑泉水煎服,皆愈。慧现疫起,国人有更王之心。时和誉年二十六,当立之年。妙澄、泰明、祥明入见正淳,淳有传位避隐之心。淳曰:“已为君无能,灾星现而疫起,玉龙雪崩山流。今和誉长大,储立为君。况年事已高,今与宋通,国中多事,为君不能统军驰骋沙场,何以治国?今意定。”拜国师无为寺主坐大法师为戒师,择日出家无为寺,并禅位立长子和誉。
誉立,二十二国、三十七部诸夷酋首,皆入大理朝贺于暮春三月。大宋亦金书册封,派使臣入贺。时方外诸技、八方歌舞、日夜笙歌于五华楼,盛况一方。和誉勤政爱民,国中渐富。历三年,至辛卯夏晦,地热水浑,六畜不安,地大震,月余始止,毁房万间。海东十六寺全倾废,死三千余。民房多毁于火。时水旱相连,高氏课重。三十七蛮多变而拒课,高氏率兵平之。
誉令高氏以重兵守鄯阐诸隘要地,国渐宁。泰明故,八子皆封地。一夕,智昌与帝宴于弄栋。智昌醉失言:“段家为帝了不起,若无我高家保主,主子将作崖下鬼。如今皇帝本属我,是我父听阿爷言而让位段正淳。你段和誉当上皇帝,我就不服。”段和誉后以忤逆罪,遣智昌拓南城,半载,瘴疾而故。誉悔,抚其眷,于次年七月,以法事度之。其属将谋弑誉于地藏寺,伏于门后,为侍卫擒获,供不讳,誉赦之。二士弑王不成自尽,誉建义士冢葬之。政和六年,誉遣使爽愤李紫琮,以三百良马、百二十众入贡,并以乐工四十八演幻戏南曲。徽宗亲临观之,乐奏《五华爨弄》、《南诏朝天乐》,厚赐乐师段皓德。皓德,叶榆人,幼好五音,后随素兴入拓东,官爽陀司乐大夫。兴废,回叶榆,作《五华爨弄》、《三塔弄》,而名振南中。
徽宗册封和誉云南节度使、大理王。已亥春,彗星再现,诸部蛮再叛,攻鄯阐,杀高明清于东堤。事平,擢量成为相。后靖康事发,宋朝渐弱。誉年事已高,渐渐与宋疏。誉因国中王室纷争,力不从而禅位正兴,计在位三十九年。削发出家于无为寺,住持寺务,八年,令工匠凿石罗汉五百,重修罗汉堂。自凿无为寺历代高僧像。先后住荡山、崇圣寺,法名广弘,终年九十四,为段氏诸帝王第一高寿。和誉善书荷花,喜琴,着有《玉荷诗笺》四卷,《琴谱》一卷,遗曲三首。
段正严艺术形象
段正严文学形象
段正严是金庸武侠小说《天龙八部》中段誉的原型,具体可参见链接段誉。
段正严影视形象
电影《大理段正严之西域幻梦》, 王文杰饰段正严。
段正严游戏形象
段正严化名行走江湖
武侠游戏《逆水寒》中,段正严是大理国主,他化名段虚峰协助玩家追查毒蛊与身世之谜。宋朝国祚320年,北宋历167年,南宋历153年,共有18帝。宋朝有多少皇帝?北宋皇帝:宋太祖赵匡胤、宋太宗赵光义、宋真宗赵恒、宋仁宗赵祯、宋英宗赵曙、宋神宗赵顼、宋哲宗赵煦、宋徽宗赵佶、宋钦宗赵桓;南宋皇帝:宋高宗赵构、宋孝宗赵昚、宋光宗赵惇、宋宁宗赵扩、宋理宗赵昀、宋度宗赵禥、宋恭帝赵、宋端宗赵昰、宋卫王赵昺。宋朝南北各9帝。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,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,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,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。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,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。...
宋朝(Song Dynasty,960年~1279年),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,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,合称“两宋”,共历十八帝,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。960年,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“宋”,史称“宋朝”、“大宋”,定都开封(东京)。1127年,宋朝亡于“靖康之难”,此前史称“北宋”。赵构于应天府(商丘)继位,重建宋王朝,史称“南宋”,1276年崖山海战后亡于元。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、文化教育、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。但是由于采取重文抑武方针,加强中央集权,两宋二度倾覆皆缘外患。...
云南省,简称云或滇,历史文化悠久,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。夏、商时期,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。秦朝以前,曾出现古滇王国。唐宋时期,曾建立过南诏国、大理国等地方政权。...
朝代 | 都城 | 建立者 | |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夏朝 | 安邑 | 大禹 | ||
商朝 | 亳 | 商汤 | ||
周朝 | 西周 | 镐京 | 周武王姬发 | |
东周 | 洛邑 | 周平王姬宜臼 | ||
春秋 | - | - | ||
战国 | - | - | ||
秦朝 | 咸阳 | 始皇帝嬴政 | ||
西楚 | 彭城 | 西楚霸王项羽 | ||
汉朝 | 西汉 | 长安 | 汉高帝刘邦 | |
新 | 常安 | 王莽 | ||
玄汉 | 宛城 洛阳 长安 |
汉更始帝刘玄 | ||
东汉 | 洛阳 | 汉光武帝刘秀 | ||
三国 | 曹魏 | 洛阳 | 魏文帝曹丕 | |
蜀汉 | 成都 | 汉昭烈帝刘备 | ||
东吴 | 建业 | 吴大帝孙权 | ||
晋朝 | 西晋 | 洛阳 | 晋武帝司马炎 | |
东晋 | 建康 | 晋元帝司马睿 | ||
五胡十六国 | - | 见五胡十六国表 | ||
南 北 朝 |
南朝 | 刘宋 | 建康 | 宋武帝刘裕 |
萧齐 | 建康 | 齐高帝萧道成 | ||
萧梁 | 建康 | 梁武帝萧衍 | ||
南陈 | 建康 | 陈武帝陈霸先 | ||
北朝 | 北魏 | 平城 | 魏道武帝拓跋珪 | |
洛阳 | 魏孝文帝拓跋宏 | |||
东魏 | 邺 | 魏孝静帝元善见 | ||
西魏 | 长安 | 魏文帝元宝炬 | ||
北齐 | 邺 | 齐文宣帝高洋 | ||
北周 | 长安 | 周孝闵帝宇文觉 | ||
隋朝 | 大兴 | 隋文帝杨坚 | ||
唐朝 | 长安 | 唐高祖李渊 | ||
五代 十国 |
后梁 | 开封 | 后梁太祖朱温 | |
后唐 | 洛阳 | 后唐庄宗李存勖 | ||
后晋 | 开封 | 后晋高祖石敬瑭 | ||
后汉 | 开封 | 后汉高祖刘暠 | ||
后周 | 开封 | 后周太祖郭威 | ||
十国 | - | 见五代十国表 | ||
宋朝 | 北宋 | 开封 | 宋太祖赵匡胤 | |
南宋 | 临安 | 宋高宗赵构 | ||
契丹 辽朝 西辽 |
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|
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|
||
大理国 | 太和城 | 大理太祖段思平 | ||
西夏 | 兴庆府 | 夏景宗李元昊 | ||
金朝 | 会宁 |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| ||
中都 | 海陵王完颜亮 | |||
开封 | 金宣宗完颜珣 | |||
元朝 | 大都 |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|
||
明朝 | 北京 | 明太祖朱元璋 | ||
清朝 | 盛京 北京 |
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