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亮 《水浒传》中的水浒英雄
- 中文名:孔亮
- 别 名:独火星
- 排 位:63
- 星 号:地狂星
- 国 籍:中国(北宋)
- 民 族:汉
- 出生地:山东
- 职 业:中军守护营步兵队副队长
- 武 器:犬牙钩镰刀
- 师 父:宋江
- 出 处:《水浒传》
孔亮是《水浒传》中的人物,绰号独火星,青州人氏,与哥哥孔明同为宋江的徒弟。他原是孔家庄二少爷,后在白虎山落草,并联合二龙山、桃花山攻打青州,而后又一同加入梁山。梁山大聚义时,排第六十三位,上应地狂星,担任守护中军步军骁将。征方腊时战死于昆山,追封义节郎。
“顶上头巾鱼尾赤,身上战袍鸭头绿。脚穿一对踢士靴,腰系数尺红搭膊。面圆耳大,唇阔口方。长七尺以上身材,有二十四五年纪,相貌堂堂强壮士,未侵女色少年郎。”这首诗说的是白虎山孔家的二公子孔亮。
人物生平
角色出身
孔亮是青州人氏,居住在白虎山下孔家庄,是庄主孔太公次子,人称独火星。他曾收留犯下命案的宋江,因好习枪棒,得宋江点拨武艺,遂与哥哥孔明一同拜其为师。
大闹青州
武松投奔二龙山途中,路经孔家庄,在庄外酒店吃酒,与孔亮发生误会,将其痛打一顿。孔亮负痛而走,去寻孔明相助。二人纠集庄客,在庄边溪水中捉到了醉倒的武松,绑入庄内拷打。宋江认出武松,将其救下。孔亮兄弟与武松消除误会,并热情招待。之后,宋江、武松一同离去。
孔太公死后,孔亮兄弟与本乡一个财主发生争执,竟将财主满门良贱全部杀死,因官府捕捉甚紧,只得反上白虎山,聚集五七百人,打家劫舍。但叔父孔宾却因居住在青州城内,被知府慕容彦达捉下,监在牢中。二人遂点起山寨喽啰,攻打青州,欲营救孔宾。呼延灼当时正带兵征剿桃花山的李忠、周通,闻讯回师青州,在城下与白虎山兵马相遇。
呼延灼活捉孔明,又纵兵掩杀,大败孔亮。慕容彦达将孔明打入大牢,与孔宾一同收监。孔亮败逃途中,遇到二龙山的鲁智深、武松等人,请他们出兵搭救兄长。 鲁智深聚集二龙山、白虎山、桃花山三寨兵马,联兵攻打青州,并让孔亮上梁山泊求援。宋江亲自率军下山,会合三山兵马,降服呼延灼,攻破青州,将孔明、孔宾救出。孔亮兄弟遂与鲁智深、李忠等三山头领一同加入梁山。
梁山聚义
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,命孔亮兄弟与燕顺、郑天寿一同把守金沙滩小寨。
智取大名府时,孔亮兄弟扮作乞丐,混入城中为内应,并闯入司狱司,救出卢俊义、石秀。
梁山排座次时,孔亮排第六十三位,星号地狂星,与孔明一同担任守护中军步军骁将,居住在忠义堂西边房内。
两赢童贯时,孔亮兄弟在九宫八卦阵中位于中军阵,统领二十四名铁甲军士,协助焦挺守护中军帅字旗。
南征北战
梁山受招安后,孔亮随宋江南征北战,颇有战功。
征讨田虎时,孔亮与孔明一同镇守平遥县。
征讨王庆时,孔亮兄弟参与南丰之战,在九宫八卦阵中担任护旗将士。
征讨方腊时,孔亮随李俊、穆弘到润州作内应,协助大军攻破润州,并与孔明合擒守将卓万里。 后随李应前往江阴、太仓等处,协助水军作战,收复沿海县治。
角色结局
攻打昆山时,孔亮因不识水性,落水而死。 后追封义节郎。
出处考究
姓名出处
孔亮其人不见于宋元史料,也不见于《大宋宣和遗事》、《宋江三十六人赞》以及元杂剧水浒戏等早期水浒故事和文学,应属于《水浒传》小说的原创人物。
绰号考究
独火星,一释为“火星”。《三朝北盟会编》:“京西制置使有曹端者,自京城陷,聚众扰于京西,号为‘曹火星’。”王利器认为,““独火星’的起法,正如‘曹火星’相似。” (《耐雪堂集》)。韩元吉《南涧甲乙稿》卷一九《连公墓碑》曾载连南夫安抚广东时,“岭南水陆盗贼充斥,刘宣自章贡扰揭阳,郑广、周聪抄海道,而曾衮据釜甑山者七年,其余妄称大王、太尉、铁柱、火星、飞刀、打天之号,凡十八火,动数千人也。”此中也有绰号为“火星”者。
人物评价
角色评价
孔亮在原著中出场较少,形象较为模糊,因此很少被历代名家所点评。画家牛牧野曾有赞诗一首:“凄风积,愁云繁,捭阖三山排万难。”
现代读者多认为,孔亮兄弟只因与同乡“争些闲气” (原著语),便灭其满门,原由之荒谬,行为之狠毒,结果之血腥,简直令人发指,乃是不折不扣的恶棍。
此外也有观点认为,孔亮兄弟为人平庸,本领低微,可被列入“梁山十大庸人”。 二人在梁山之所以能排在陈达、杜迁、李忠等老牌土匪之前,只因为他们是宋江的徒弟,可说是“梁山最具投资眼光的好汉”。
人物外貌
书中外貌描写:
武行者看那大汉时,但见顶上头巾鱼尾赤,身上战袍鸭头绿。脚穿一对踢土靴,腰系数尺红搭膊。面圆耳大,唇阔口方。长七尺以上身材,有二十四五年纪。相貌堂堂强壮士,未侵女色少年郎。
衍生形象
衍生小说
俞万春的《荡寇志》中,孔亮与陈达、孔明前往安乐村接应秦明,却遇到陈丽卿,被其一枪刺死。
程善之的《残水浒》中,孔亮在梁山失陷后随宋江逃亡,企图北投金国,路经海州时被张叔夜擒获,递解京师,打入大牢。
巴孤的《贼三国》中,孔亮驻守武陵,在陆逊攻城时被周泰一刀砍死。
姜鸿飞的《水浒中传》中,孔亮随征方腊,攻打杭州艮山门时被石宝砍死。
张恨水的《水浒新传》中,孔亮参与抗金,北宋灭亡后与卢俊义等三十三人被汉奸范琼用毒酒毒死。
而在褚同庆重撰的《水浒新传》中,孔明上山前的事迹以及排座次时的星号、职务都与原著基本相同,只是排名降到了第九十一位。 最终随宋江受招安。
戏剧形象
传统京剧《打青州》中,有孔亮这一角色,形象与原著中并无太大不同。
评书形象
扬州评话王派水浒《武十回》中,孔亮兄弟曾有出场。二人原是白虎山的大王,偶遇投奔清风山的宋江,与宋江结拜为兄弟。后因“吊打白虎山”一事,与武松结怨,在宋江设计下方得化解冤仇,并与武松义结金兰。白虎山也成为武松的“下院”,受到二龙山的庇护。
影视形象
2011年电视剧《水浒传》,刘亮饰演孔亮。
2013年电视剧《武松》,靳寅灿饰演孔亮。
宋朝国祚320年,北宋历167年,南宋历153年,共有18帝。宋朝有多少皇帝?北宋皇帝:宋太祖赵匡胤、宋太宗赵光义、宋真宗赵恒、宋仁宗赵祯、宋英宗赵曙、宋神宗赵顼、宋哲宗赵煦、宋徽宗赵佶、宋钦宗赵桓;南宋皇帝:宋高宗赵构、宋孝宗赵昚、宋光宗赵惇、宋宁宗赵扩、宋理宗赵昀、宋度宗赵禥、宋恭帝赵、宋端宗赵昰、宋卫王赵昺。宋朝南北各9帝。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,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,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,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。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,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。...
宋朝(Song Dynasty,960年~1279年),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,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,合称“两宋”,共历十八帝,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。960年,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“宋”,史称“宋朝”、“大宋”,定都开封(东京)。1127年,宋朝亡于“靖康之难”,此前史称“北宋”。赵构于应天府(商丘)继位,重建宋王朝,史称“南宋”,1276年崖山海战后亡于元。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、文化教育、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。但是由于采取重文抑武方针,加强中央集权,两宋二度倾覆皆缘外患。...
《水浒传》又名《忠义水浒传》,简称《水浒》,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章回小说,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,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、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,描绘了宋朝末年朝廷的腐朽。塑造了宋江、李逵、武松、林冲、鲁智深等英雄形象。...
朝代 | 都城 | 建立者 | |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夏朝 | 安邑 | 大禹 | ||
商朝 | 亳 | 商汤 | ||
周朝 | 西周 | 镐京 | 周武王姬发 | |
东周 | 洛邑 | 周平王姬宜臼 | ||
春秋 | - | - | ||
战国 | - | - | ||
秦朝 | 咸阳 | 始皇帝嬴政 | ||
西楚 | 彭城 | 西楚霸王项羽 | ||
汉朝 | 西汉 | 长安 | 汉高帝刘邦 | |
新 | 常安 | 王莽 | ||
玄汉 | 宛城 洛阳 长安 |
汉更始帝刘玄 | ||
东汉 | 洛阳 | 汉光武帝刘秀 | ||
三国 | 曹魏 | 洛阳 | 魏文帝曹丕 | |
蜀汉 | 成都 | 汉昭烈帝刘备 | ||
东吴 | 建业 | 吴大帝孙权 | ||
晋朝 | 西晋 | 洛阳 | 晋武帝司马炎 | |
东晋 | 建康 | 晋元帝司马睿 | ||
五胡十六国 | - | 见五胡十六国表 | ||
南 北 朝 |
南朝 | 刘宋 | 建康 | 宋武帝刘裕 |
萧齐 | 建康 | 齐高帝萧道成 | ||
萧梁 | 建康 | 梁武帝萧衍 | ||
南陈 | 建康 | 陈武帝陈霸先 | ||
北朝 | 北魏 | 平城 | 魏道武帝拓跋珪 | |
洛阳 | 魏孝文帝拓跋宏 | |||
东魏 | 邺 | 魏孝静帝元善见 | ||
西魏 | 长安 | 魏文帝元宝炬 | ||
北齐 | 邺 | 齐文宣帝高洋 | ||
北周 | 长安 | 周孝闵帝宇文觉 | ||
隋朝 | 大兴 | 隋文帝杨坚 | ||
唐朝 | 长安 | 唐高祖李渊 | ||
五代 十国 |
后梁 | 开封 | 后梁太祖朱温 | |
后唐 | 洛阳 | 后唐庄宗李存勖 | ||
后晋 | 开封 | 后晋高祖石敬瑭 | ||
后汉 | 开封 | 后汉高祖刘暠 | ||
后周 | 开封 | 后周太祖郭威 | ||
十国 | - | 见五代十国表 | ||
宋朝 | 北宋 | 开封 | 宋太祖赵匡胤 | |
南宋 | 临安 | 宋高宗赵构 | ||
契丹 辽朝 西辽 |
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|
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|
||
大理国 | 太和城 | 大理太祖段思平 | ||
西夏 | 兴庆府 | 夏景宗李元昊 | ||
金朝 | 会宁 |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| ||
中都 | 海陵王完颜亮 | |||
开封 | 金宣宗完颜珣 | |||
元朝 | 大都 |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|
||
明朝 | 北京 | 明太祖朱元璋 | ||
清朝 | 盛京 北京 |
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|